从落后的35%支持率到领先的62%支持率,仅仅在两天时间之内投票数就发生如此变化!这是“限价房不卖给外地人合不合理”的PK中,反方“不合理派”的支持率情况。而同在PK台上两位嘉宾稍带客气的探讨不一样的是,在留言板当中支持、反对和第三方的语调出现了激烈的争吵,甚至谩骂。
第一批限价房不卖给外地人究竟合理不合理?这尖锐的问题,可能只是限价房这种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供应,在人为制定规则的情况下发生的争论之一。而到目前为止,除了首批三块限价地已经供应市场,并且已经确定不卖给外地人之外,其他的游戏规则,还停留在猜测阶段。这些规则,会不会如同“不卖给外地人”一样,出台便引发新的争论呢?
当皮球从市场踢回给政府,往下的故事演变,颇受人关注。

现场PK结束时正反占优势
现场结束时隔两天,反方逆转占据优势
牛刀:限价房是制造人为的不公
“限价房是在刻意制造人为的不公!”反方牛刀旗帜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
鉴于在此之前的网络投票当中,正方“合理派”占比较大的优势,PK现场给反方牛刀首先发言的机会以拉票。牛刀首先表示,人口的自然流动是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明朝洪武年间的强制移民,从富饶的山西地区移民到全国各地,开支散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因为经济反战引发的大移民,当地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都是所有人共同奋斗和建设的结果。但是当像限价房这样带有保障性质的社会公共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这些没有当地户口的建设者却没有享用的权利,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狼的迷茫:资源的有限决定了该政策的合理性
“我支持限价房只卖给北京人,但是是一种有条件的支持。”正方狼的迷茫表示。
而资源的有限性,是狼的迷茫阐述的首要条件:北京的土地和住房供应,相对需求是不够的:“政府说三年内推出一千万平米限价房,一千万的经济适用房,但是这个总量跟北京每年消化的住宅总量来比,非常少的。”他认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作为毕竟具备一定公共保障性质的产品,限价房首先保障的一定是当地居民的利益。
他认为,就有限的量来分配,北京当地的原住民和外地来京的“精英”相比,就业竞争力不够,收入增长也不够,因此政府保障这些人的基本利益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批限价房不卖给外地人,这个政策虽然说不是最好,但是在当前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按照户口来确定购买条件不失为是一个不得以选用的最佳办法。”他认为,只有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才可能解决这个争论。
不按户口按什么?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限价房究竟是怎么卖的问题。狼的迷茫认为,在目前没有比户口更好的办法:比如缴税情况,在当前还没有一个完毕的纳税系统。因此,户口是不得以而选用的办法。
牛刀提出仿照深圳“居住证”的办法:“有合法的住所,不管是买的还是租的;有固定的合法收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工等等,还有其他几个条件,有居住证以后甚至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牛刀认为,居住证这种办法简单易行,比按照户籍要少了更多的歧视。
对此,狼的迷茫表示,深圳的情况和北京非常不一样,是一个纯粹的移民城市,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原住民居多的城市,按照居住证不适合。
限价房之殇
争论的结果,最终又回到限价房本身的属性。正反两方都认为,限价房本身的模糊造就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谓限价房,就是限定销售价格的住房。这种房子究竟是城市公共产品还是商品?如果是城市公共产品,那么所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应该享受!那为什么要排斥外地人,以户籍来界定购买人群?如果说你把这个界定为是商品,那么你为什么要限价?”牛刀认为,这样的说不清楚性质的限价房,可能会回到过去经济适用房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有资格的人没钱买,买得起的人没资格,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比如石景山的限价房,价格6250元每平米,这个价格符合条件的人估计也买不起。”他甚至认为,很可能会出现很多猫腻。
而对于限价房不卖只能租,类似日本和香港的做法,狼的迷茫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的房子都是卖的。“租房子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住房观念就是这样。”
到截稿为止,PK台上反方依然占据64%的优势,但是投票基数却增加了近乎一倍。在2007这个住房保障年,列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觉得合理的分配规则,应该是不卖给外地人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之外,更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