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政治理论课大幅调整
2007-04-24 08:31 来源: 华夏网
     据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改的背景,要追溯到2004年3月。当时有媒体暗访了北京一些高校的公共理论课,并采访了教师和学生,上交了一份《关于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年3月下旬,中宣部、教育部迅速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领导小组,组织了将近9个月的大规模调研,最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近日,记者拿到的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新教材非常“时尚”,采用流行开本,彩色胶印,70克铜版纸,12个印张,就像刚从书店里的畅销书架上取下来一样。

■课改内容
课目由7门改为4门

        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则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外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实行全国“一本通”
    另一个改革体现在新教材上。之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有自编教材,质量不均衡。这次调整,中央决定集中全国最优秀力量,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水平专家和教师编写,每门课程只编一本教材,实行全国“一本通”。
    2005年3月中旬,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教材编写工作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在全国高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几百位专家申报的提纲中每门课程遴选出3份提纲,再从中评选出一份提纲;组建了4个教材编写组,确定首席专家,每组15位成员;编写组深入调研,形成编写提纲初稿。2006年3月初,4门课程教材初稿完成。

■不同声音
太薄了,“干巴巴”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并不是所有高校的新课改都进行得很顺利。比如有许多高校只是把新教材作为一个总纲,实际教学中仍然使用自编教材。一位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对记者直言:新教材的可用性不强,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显得“干巴巴”的,主要是一些文件语言式的结论性概括。记者在4月18日某高校旁听时就发现,对此新教材,该校的自编教材不仅内容单调,而且有错误,比如该书第二页注明全书的总字数居然只有“236字”。

■相 关
高校政治课现状调查

    坐满百余名学生的教室内,有人在浏览网页,有人下载电影或网络聊天。认真听课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不是睡觉就是在看英语书。这是4月中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高校思想政治课上的情景。

老师:评课时学生才不敢缺课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太难上了,我们老师感到很茫然,甚至很痛苦。”北京某高校一名教师表示。年轻教师陈华(化名)对媒体诉苦道:“寒假刚过,我在给大学二年级学生上第一堂课时,首先问他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没想到,问题刚提出,就传来一阵笑声。我向讲台下面望去,发现一名女生正翻着白眼看着我,脸上带着嘲笑的神情。”
    下课以后,一名学生匿名用英文给他写了几句话,大意是:我要享受生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我只做我的,让别人去说吧。
    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课老师,陈华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令他尴尬的是,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他所带的研究生到课率很低,赶上年级评课的时候,学生才不敢缺课。

学生:听不听取决讲得如何
    在采访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他们听不听课,多半取决于任课老师讲得好不好。
    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一名姓周的同学说:“一门课是否吸引人,老师的因素占到了50%以上。讲的有意思的老师,大家还是爱听的;而一个水平一般的老师,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夏循祥则表示:“读书读到现在,我一直对政治课很有兴趣,但遗憾的是,真正能把政治课讲好的老师太少。”
    影响学生对“两课”兴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讲课缺乏互动。

 论坛精选
·#节约粮食小标兵 ·又出一起,中午十一点
·361速干网面女款老爹鞋 ·全新全新闲置,白色皮
·朝阳的高碑店大集您去 ·(急转)闲置烫衣板,
·节约粮食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恒大斯迈尔健身房老会 ·#节约粮食小标兵 节约
·大望京公园月季漂亮 ·笑笑
·望京华力国际大厦今年 ·好矛盾啊
·#节约粮食小标兵 ·小雨衣和书籍等
·鲜花盛开的季节 ·60岁找工作好难
·鲜花赠予人,手中留余 ·它的美味……坚果软曲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