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报道的“高中生跪地舔痰案”,经本报全力为“舔痰学生”王楠(化名)征集接收学校,最终只有一所学校响应。但事情最新的进展是,由于“学校师生反应强烈”,这所学校最终反悔,使已经辍学将近半年的王楠上学读书的愿望再次落空。
■替王楠征集接收校只有一所学校应征
此案开庭当天,王楠和其家长现场撤诉告结后,王楠的父亲不断对记者表白:“我们真的不是想跟学校和老师过不去,我们只是想让孩子有个学上,当时觉得特别无助和无奈才走上法庭的……”17岁的王楠也对记者表示,如果再给他一次上学的机会,他一定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大学。
本报也代王楠征集接收的学校,但只有一所普通高中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接收王楠入学。该校政教处的张主任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和学校领导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感慨颇多”,他们认为王楠在法庭上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点男子汉的气魄”,所以决定接收王楠入学。
记者在第一时间把这一消息转告了王楠和其家长。按照学校的要求,王楠在其母亲的陪同下专门来到该校进行了联系。
■师生反应强烈接收学校反悔
经过一周的等待,4月20日,记者接到该校张主任的短信,称由于该校师生对接收王楠入学反应强烈,学校经过对王楠过去表现的了解,认为“我校不适合接收王楠同学入学”。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该校的张主任。张主任表示,学校行政会最终决定不接收王楠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该校有一些从北京礼文中学转来的学生,都知道王楠的情况,此外在网络上王楠的事情已经被炒得众所周知,学校老师和学生对接收王楠入学“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据说还有不少师生质问校领导:“你们什么学校啊?怎么什么学生都收啊?”
二是他们了解了王楠过去的表现,认为王楠个性很强,曾经有过告老师、告学校的做法,学校怕接收王楠以后如果遇到别的事情也被“整一下”。
三是他们认为王楠进入一所了解他过去的学校读书,要整天生活在其他同学关注的目光里,所以最终他们决定不接收王楠入学。
记者问张主任:“您本人作为一位学校的德育主任,认为该不该有学校接收王楠继续读书?”张主任说:“把王楠推给社会,应该说是任何老师和学校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他还是认为“一般学校都不敢轻易接收他”。
■王楠情绪低落埋怨父亲撤诉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给王楠家里打了电话。王楠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这几天情绪非常低落,脾气也越来越不好,他和王楠的妈妈不得不轮流在家陪着孩子,他和王楠都已经后悔当时的撤诉决定。王楠的父亲说:“当初起诉学校和老师就是不想让孩子没有书读,希望能通过这个方法让孩子重回学校读书,结果这个小小的愿望还是没实现。”他说,接收学校出尔反尔,让他们很难接受,但也无计可施。如果实在没办法,他不排除自己可能再次起诉礼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