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鲟放生求解25年保护困局
2007-05-09 09:56 来源: 新京报
 

保护者为挽救“水中活化石”先后解决杀鱼取卵、鱼不主动进食等难题;长江污染及生态圈改变令人担忧

  ■核心提示

  4月22日,两条中华鲟被放归长江。这是保护中华鲟工作启动25年来,人类第一次将饲养后主动进食的中华鲟放归。人类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拯救这种存活亿年却在濒临灭绝的古生物,7000里长江,野生中华鲟的数量已经由1990年的2074尾骤减至257尾。

  在已显陌生的江水中,这两头中华鲟能否存活并担当起挽救家族的使命,目前尚是未知数。

  而受污染的长江、被改变的生态圈,却令保护者更加担忧。

  □本报记者 崔木杨 刘建宏 湖北、北京报道

4月21日,放归前一天,工作人员对两尾野生中华鲟检查身体。放归长江是人们保护中华鲟种群的又一次努力。本报记者浦峰摄

  4月22日,古城荆州,长江边。

  “放”———口令声后,一米见方的暂养池闸门应声下落。喷射的水流里,被放生的28号中华鲟,蜷成U形将头扭向甲板———那里站着饲养它两年的北京海洋馆工作人员。

  海洋馆工作人员认为这是中华鲟在向大家告别,同样捕捉这一细节的水生动物博士柴静却开始担忧,渐通人性的鱼能否在野生环境下继续生存。

  “这不是一个好信号。”4月25日,葛洲坝下,被污染的江水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这里是野生中华鲟最后的家园,保护者却为之焦虑。

  这一次,他们把探寻中华鲟减少原因、挽救中华鲟物种继续繁衍的希望,寄托在了两只代号为“28”“32”的中华鲟身上。

  1980年到1990年,2074尾;1990年到2001年,257尾。

  这是野生中华鲟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生存数量。这组来自北京海洋馆的数据,记录了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在被保护20年间中的生存状态:野生种群急速衰减,照此发展,20年后这种绵延亿年的古生物恐怕将绝迹。

  7000里长江,257尾野生中华鲟的统计数字,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后警告。

 论坛精选
·热爱阅读小达人 ·北京五月街头全是月季
·尼日尔没收中石油几百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阅读《四世同堂》
·热爱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莫奈的花园 ·热爱阅读小达人
·五一小长假打卡《丫髻 ·阅读小达人
·热爱阅读小达人 ·今天下午天气不好 出去
·阅读 ·万红西街那个碍事儿的
·热爱阅读小达人 ·没完没了的被骗,没完
·#热爱阅读小达人 孩子 ·#母亲节#花中皇后的告
望京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