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细则》管住了返券,但倒代金卡的“商场黄牛”依然大量存在。昨天,记者走访发现,黄金周期间“促销细则”的实施并没影响倒卡“黄牛”在京城大型商场之间继续流动。
记者在西单某百货一层鞋区看到,数十名男女“黄牛”穿梭在人流中。一名正在为消费者结款的“黄牛”告诉记者,“我们一手拿VIP卡,一手拿代金卡,VIP里有多倍积分和VIP返券,差额再用代金卡补。”
在京南某商场门口,一个“黄牛”指着手中一打代金卡告诉记者,这些卡在“五一”都刷空了,得继续收卡。“倒代金卡利薄,每月才挣两三千元,过去倒返券每月收入能上万。”记者随后走访发现,新世界百货、翠微大厦、中友百货、城乡等多家商场也都有“黄牛”活动。
对于屡禁不止的“黄牛”现象,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分析认为,出现倒券或倒卡“黄牛”的根本原因其实在商场。商场与一些银行合作发行代金卡,扩大了商家的辐射范围,又帮助商场避税。但是,代金卡的市场需求小于其发行量。一方面,大量代金卡以单位福利或个人礼品的形式到达一些没有购物需求的个人手中,另一方面,商场不开展现金回收代金卡业务,所以这些卡流向“黄牛”。他建议,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市场。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认为,“黄牛”在商场倒券或倒卡的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他进一步分析,《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而商场发行的代金卡和代金券涉嫌违反这一法律规定。